摘要:
中共鄂豫邊省委舊址
紀念館展廳一角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釗通訊員李新李凱文圖
在駐馬店,有一條河水西流的“倒流河”,叫泌水河;泌水河畔有一個竹海掩映的村莊,叫焦竹園。
焦竹園,是桐柏山系余脈的一片紅色熱土:1935年~1938年,那里是中共鄂豫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駐地;以此為中心開辟的鄂豫邊游擊區(qū),是南方八省十五個紅色游擊根據(jù)地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紅色焦竹園烽火桐柏山
古樸滄桑的鄂豫邊革命紀念館,位于焦竹園村的泌水河河畔。這是一組青磚黛瓦、流檐翹角的明代建筑群,占地2800多平方米,分西院、東院和東偏院,院內草木蔥郁,院外竹海碧翠。2000年10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冬時節(jié),記者來這里探訪,目睹一件件文物、一張張圖片,聆聽講解員的生動講解,仿佛又回到了烽火連天、艱苦卓絕的歲月——
1934年前后,鄂豫邊工委和豫南地區(qū)黨組織遭到國民黨反動當局“圍剿”,被破壞殆盡。1934年1月,中共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和河南工委委員王國華代表兩地黨組織到江西瑞金中央蘇區(qū)列席中共臨時中央召開的六屆五中全會,接著參加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紅軍總司令朱德接見了張星江、王國華,對開展鄂豫邊區(qū)的革命斗爭作出重要的指示。朱總司令說:“要把游擊隊拉到山區(qū)去,拉到‘三不管’的地方,去生根發(fā)芽!”這為后來開展桐柏山區(qū)的游擊戰(zhàn)爭指明了方向。
1935年8月,張星江、王國華、張旺午等在唐河畢店商定,將豫南、豫西南黨組織合并成立鄂豫邊省委,由張星江任省委書記、仝中玉任組織部長、王國華任宣傳部長。鄂豫邊省委領導豫南、豫西南10余縣黨的工作,決定在確山、泌陽、桐柏、信陽四縣接合部恢復和發(fā)展黨的組織,開展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建桐柏山革命根據(jù)地。
1936年1月,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在信陽小石嶺村成立,雖然成立之初只有張星江、周駿鳴、王國華、汪心泰、康春、吳恒山、老汪7名隊員和3支槍,但鄂豫邊區(qū)從此有了一支屬于自己的武裝隊伍。
通過奪取地主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這支隊伍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展壯大,到1937年7月中旬,已發(fā)展到400多人。1937年10月,鄂豫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進駐焦竹園、鄧莊鋪,省委機關設在焦竹園,游擊隊駐鄧莊鋪。10月中旬,游擊隊改編為豫南人民抗日軍獨立團。1937年12月,鄂豫邊省委改建為鄂豫邊特委,1938年1月改建為豫南特委。1938年1月,根據(jù)黨中央指示,豫南人民抗日軍獨立團正式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和中共豫南特委一起進駐確山縣竹溝鎮(zhèn)。2月,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彭雪楓到竹溝后,經過整頓和加強,第八團隊迅速擴大到1500多人。
“這里是‘小延安’竹溝革命根據(jù)地的前身,為竹溝成為中原抗日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支撐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省委機關遷駐竹溝后,焦竹園曾作為招兵處,在保障中原抗戰(zhàn)、人員輸送、物資供應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倍踉ミ吀锩o念館黨支部書記黃海山說,“另外,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鄂豫邊革命游擊根據(jù)地牽制了國民黨反動當局的大量兵力,成為其他革命根據(jù)地的‘減壓帶’。”
黃海山告訴記者,在焦竹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論得到驗證,“拉到‘三不管’的地方,去生根發(fā)芽”得以實踐。
一枚象牙楔訴說初心如磐
在焦竹園村的鄂豫邊革命紀念館,陳列有中共鄂豫邊省委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領導人生活、戰(zhàn)斗物品的展廳有40多間,展示了鄂豫邊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再現(xiàn)了飽經風雨的戰(zhàn)斗歷程,弘揚了革命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其中,在眾多館藏中有一件珍貴文物,是一件古時婦女裹腿用的象牙楔。捐獻者馬榮光說,這是爺爺馬長富珍藏了數(shù)十年的文物,正是這件文物讓“老八團”團長周駿鳴喬裝打扮,化險為夷。
1935年,鄂豫邊省委機關最初設在焦竹園以西的王店鎮(zhèn)張樓村馬長富家中。馬長富是當年鄂豫邊根據(jù)地地下黨員、省委交通員,建立和疏通了以張樓為中心的地下組織秘密通道。參加過眾多游擊戰(zhàn)斗,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泌陽縣烈士陵園工作,于1995年辭世,享年94歲。
1936年,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在信陽吳家尖山成立,初成立時僅有7個人,游擊隊員借來一支九七漢陽造步槍、一支八音手槍,買來一支橛把子槍(沒有抓子鉤)。不久,鄂豫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進駐焦竹園和距焦竹園南約1公里處的鄧莊鋪。
1936年3月,游擊隊已經發(fā)展到30余人。3月18日,鄂豫邊省委在桐柏縣郭竹園開會,為解決因人員增加急需武器的問題,決定趁桐柏縣平氏鎮(zhèn)孤峰山三月三廟會時奪取土豪劣紳和保安團的武器,武裝游擊隊。3月27日,張星江、周駿鳴、王國華帶領游擊隊員和農民赤衛(wèi)隊員進入會場。下午4時,奪槍戰(zhàn)斗打響,游擊隊員、赤衛(wèi)隊員各自撲向自己的目標。在一聲哨音后,游擊隊員和赤衛(wèi)隊員隨著人群,安全撤離廟會。這次戰(zhàn)斗,游擊隊員奪得長短槍9支。
次日中午,在奪槍斗爭勝利結束返回根據(jù)地途中,游擊隊在桐柏縣安棚東南的牛莊宿營,與國民黨保安團遭遇,張星江果斷命令陳香齋帶長槍隊在前面開路,他和周駿鳴、牛德勝等斷后掩護。臨近黃昏時,游擊隊撤至姬嶺寨南的馬道嶺,陳香齋帶領隊員打開了缺口,率領大部分隊員上了山嶺。但在后面掩護突圍的張星江等人還未擺脫敵人的追擊,激戰(zhàn)中突然一顆子彈從側面山溝飛來,張星江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戰(zhàn)斗中,周駿鳴腿部中彈。
馬長富背起負傷的周駿鳴邊打邊退,最終突破了敵人的包圍。由于受傷嚴重必須送往縣城治療,當時縣城有位叫王海東的醫(yī)生是地下黨員,大家決定把負傷的周駿鳴送到他那里醫(yī)治,后來游擊隊員們找了一塊門板抬著他來大磨村,后又用馬把周駿鳴馱到泌陽縣城外。到達泌陽縣城南,這時天已經黑了,城門關閉。馬長富家一個姓陳的親戚,當時在泌陽城南門外的菜園里租地種菜,大家就在那里隱蔽了一夜。為了避免敵人盤查,陳家提議,將周駿鳴化裝成一個老太婆,并用女人用的裹腿象牙楔給周駿鳴打了裹腿,過南城門時天還不亮,馬長富稱是老娘得了天花正在打擺子。站崗的保安團士兵睡得迷迷糊糊,看了看一臉焦急的大家,又一臉嫌棄地用刺刀撩起被子,看到腿上裹著的正是老太太用的象牙楔裹腿布,就信以為真,放他們進了城,大家用獨輪車推著周駿鳴把他送到了王海東的醫(yī)鋪治傷。而后,馬長富又將周駿鳴接到王店鎮(zhèn)張樓村自己的家里養(yǎng)傷。3個月后,周駿鳴槍傷痊愈。而這件當時幫周駿鳴喬裝用的象牙楔裹腿后來留在了馬長富家中,在紀念館成立時,馬榮光把它捐獻給了紀念館。
“我是聽爺爺講他親身經歷過的戰(zhàn)斗故事長大的,爺爺在世時經常說歷史不能忘,先烈不能忘。我也曾經和爺爺一起,把他戰(zhàn)斗過的地方走了多遍?!瘪R榮光講起捐獻這件文物的初衷時說,“我就是想把這件見證過歷史的實物呈現(xiàn)給大家,讓大家不要忘記那段歷史,讓每個來參觀的人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這些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p>
紅色圣地今日巨變展新顏
歲月如歌。泌陽縣銅山鄉(xiāng)焦竹園村傳承紅色基因,鄉(xiāng)親們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新生活,如今這片紅色圣地已發(fā)生巨變。
記者走進焦竹園村,希望小學內各式各樣的教學設施更加齊全,高標準的村部、村衛(wèi)生室功能更加完備。傍晚時分,村里文化廣場上,鍛煉身體的、跳廣場舞的更是人頭攢動。走在焦竹園村干凈寬闊的水泥路上,眼前竹海掩映,四周群山環(huán)抱,給人的感覺這里已不僅是紅色革命根據(jù)地,更是一處世外桃源。
翠竹林旁,氣勢恢宏的紀念館南側、西側,分別排列著一排排整齊的二層小樓,南側是村里新型農村社區(qū),西側是銅山鄉(xiāng)24戶精準扶貧易地搬遷點。
蜿蜒西去的泌水河從焦竹園村“身旁”緩緩流過,與社區(qū)隔河而望的,是2011年建成的500畝葡萄基地。在焦竹園,以觀光農業(yè)為主的一個個品牌都與“革命圣地焦竹園”這塊閃耀的“名片”共生共榮。
“近年來,村里大力發(fā)展夏枯草、丹參等特色產業(yè)種植,目前中藥材種植面積200余畝;在俺們村,不但有可存欄400頭夏南牛的養(yǎng)殖基地,還有養(yǎng)羊育肥場、規(guī)模養(yǎng)豬場等20多個?!痹摯妩h支部書記張錚告訴記者,特色種植、養(yǎng)殖,現(xiàn)已成為村民持續(xù)穩(wěn)定增收的“抓手”。
據(jù)介紹,焦竹園村正在繪就新的藍圖,將進一步利用焦竹園村的資源優(yōu)勢,把焦竹園革命圣地打造成為一張紅色文化旅游名片,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進而打造焦竹園“紅色旅游村莊”,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全面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shù)。
責任編輯: 連甲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