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1:41:06 來源: 許昌日報(bào) 作者: 本報(bào)記者 鄧?yán)?楊紅衛(wèi) 石冠兵/文 呂超峰 任江鵬/圖
我要分享:
箕山許由墓
箕山許由寨
祖乃許由,根在箕山
報(bào)道組在箕山許由寨采訪
“看見那座山?jīng)]有?山頂是平的,那就是箕山。許由廟、許由寨、許由墓,都在箕山上面?!苯?,我們從潁源出發(fā),沿著潁河“順流而下”到達(dá)登封市東華鎮(zhèn)時,正在整修潁河河道的工人告訴我們。
“許由”便是我們此行尋訪的目標(biāo)。站在潁河河畔,聽著“嘩嘩”的水流聲,看著不遠(yuǎn)處的箕山,我們不禁在想:
許由為何選擇隱居于此?他有著怎樣的品質(zhì),讓后人推崇至今?潁水之畔還有哪些隱居不出的上古高士?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穿過潁河、登上箕山,探尋許由等上古高士的隱逸生活。
潁水之源:許由、卞隨等上古隱士“扎堆”
中華文化有多長,隱逸文化就有多長。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隱逸文化如一位深藏不露的隱士,時而悠然自得地在山林間吟詠,時而又在市井中留下一抹淡然的微笑。
翻開《水經(jīng)注》關(guān)于潁水的記載,“三源奇發(fā)”的潁水,中源、左源都與上古隱士密切相關(guān)。
“求善卷之所在,遇許由于負(fù)黍?!薄端?jīng)注》引用馮敬通《顯志賦》的記載,顯示潁水中源和右源匯流處有負(fù)黍亭,是堯找到許由并準(zhǔn)備將帝位禪讓給他的地方。
“許由是最早的隱士,被視為‘隱逸鼻祖’,開了中國隱逸文化的先河?!笔姓f(xié)原副主席、許昌學(xué)院教授李俊恒說,“許由知足逍遙、不求名利,在后世名聲甚隆、備受推崇。他不僅影響了許昌地名,而且深刻影響了許昌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對中華民族心態(tài)、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都有著深刻而巨大的影響?!?/p>
而《顯志賦》提到的另一個人——善卷,是上古時代與許由齊名的隱逸文化代表人物。善卷,又名善綣、單卷,是堯舜時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堯、舜都想將帝位禪讓給善卷,先后被他拒絕。為避免堯、舜禪讓帝位的“糾纏”,善卷多次變換隱居地,過著“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的生活。
據(jù)考古資料顯示,負(fù)黍亭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南城子村,是伊、洛、汝、潁諸水河谷之間的交通樞紐。作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軍事重鎮(zhèn),戰(zhàn)國時期,鄭、韓、楚曾反復(fù)爭奪負(fù)黍城。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fēng)吹雨打,昔日的軍事重鎮(zhèn)如今只留下殘存的夯土城垣,但關(guān)于隱士的傳說一直流傳。
“左水出少室南溪,東合潁水,故作者互舉二山,言水所發(fā)也?!秴问洗呵铩吩唬罕咫S恥受湯讓,自投此水而死?!薄端?jīng)注》關(guān)于潁水左源的記載,則與另一位上古時期的隱士卞隨相關(guān)。
相傳,夏朝末年,商湯與伊尹聯(lián)合討伐夏桀,大功告成后想把天下讓給卞隨,卞隨推辭不受,并投于潁水自殺而死。這一故事《呂氏春秋》作了詳細(xì)的記載:“湯遂與伊尹謀夏伐桀,克元,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后之代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詢我,吾不忍數(shù)聞也。’乃自投于潁水而死。”
如今,潁河三源仍在,清水依然流淌,養(yǎng)育著兩岸勤勞樸實(shí)的人民,但古代圣賢早已消散于歷史的塵埃之中,留下充滿智慧的思想光芒照耀后來人的人生。
箕山之巔:許由躲名避利“逃”到這里
箕山因形似簸箕而得名,相傳是許由隱居之地、墓葬之處。
據(jù)《文選·應(yīng)璩書》引《古史考》記載:(許由)相傳為堯時人。隱于沛澤,堯聞其賢,欲以天下讓之,不受而逃于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欲召為九州長,不愿聞,遂洗耳于潁水之濱,死后葬箕山。
循著史料記載,我們驅(qū)車登上箕山,探訪與許由相關(guān)的遺址遺跡:由紅石堆砌而成的寨墻橫亙,木門上方寫著“許由寨”三個大字;沿著寨墻向西,有一座廟宇——許由廟,廟門口的木瓜樹碩果累累,大殿前的柏樹直聳入云……
許由廟門口的石碑顯示:2009年,許由傳說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6年,許由墓(含廟、石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
提及許由,箕山周邊的群眾更是頗感自豪地告訴我們,許由長期生活在箕山,躬耕田野、自食其力,并和當(dāng)?shù)孛癖娒芮薪煌?,留下了洗耳泉、棄瓢崖、飲???、箕蔭避暑處、隱士溝等豐富的遺跡和傳說。
相傳,許由自幼農(nóng)田躬耕、不營世利,講道義、守規(guī)矩,別人都是追名逐利,只有他是“躲名避利”。堯年老的時候,聽說許由清高有賢能,便派人求賢,想把帝位讓給他。但許由說:“匹夫結(jié)志,固如盤石,采山飲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祿位;縱情游閑,以求安然無懼,非貪天下。”堯仍不放棄,甚至登門拜訪。許由仍舊推辭,甚至連夜逃往箕山潁水旁。后來,堯又讓許由做九州長官,許由實(shí)在不想聽,便到潁水邊清洗耳朵,這就是“許由洗耳”的由來。
許由更是莊子力推的榜樣。在《莊子》一書中,三十三篇有七篇說到許由。許由成為莊子筆下崇尚自然、真率通透、超越名利、逍遙天地間的賢士。其中,莊子在《逍遙游》中專門提到了堯和許由的故事:“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然缺然,請致天下?!S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shí)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于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余無所用天下為?!胰穗m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據(jù)《雜道書》《洛史》等史籍記載:“堯聘許由壇禪于黃城。黃城,許由隱此?!笨脊刨Y料顯示,黃城故城遺址位于登封市君召鄉(xiāng)黃城村附近,相傳是當(dāng)年許由部落的棲息地。君召鄉(xiāng)另一個村——三過堯村,其村名來歷則與堯三次尋訪許由均失望而歸的故事相關(guān)。至今,這里還流傳一首民謠:
堯聘許由三不來,許由崖前空徘徊。
三過堯村美名傳,黃城空筑禪讓臺。
良禽擇棲箕山頂,陽城西北望陽乾。
河邊之爭:許由洗耳、巢父牽牛留佳話
我們穿過許由寨的寨門,一路向箕山山頂而去,道路兩側(cè)的樹枝上掛滿了紅色綢帶,大約是前來拜訪許由的群眾用來祈福所掛。
登到箕山山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通通石碑,上面刻著“祖乃許由根在箕山”等字樣,均為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香港等地許氏宗親會尋根祭祖紀(jì)念碑。
穿過碑林,一路向前,一座略顯破敗的紅石寨門上方寫著“箕山許由寨”,無聲訴說著這里曾是上古隱士許由的棲息地。走過寨門,坎坷不平的山間石板路兩側(cè)柏樹林立,彎彎繞繞間,一座大冢、一間小廟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便是許由墓了。
大冢旁的一塊石碑背面,刻著“許由墓”的簡介:許由墓,墓呈圓形,由山石及黃土堆壘而成,高約5米,直徑20米,周長約60米,南側(cè)原有東漢石闕,毀于明代以前,墓周圍順山勢建有石寨,山下有許由廟,現(xiàn)存清代大殿一座,明代碑刻一通。
順著大冢四周的石板路轉(zhuǎn)去,墓冢北側(cè)立有刻著“上古高士許由冢石碑”“重立唐楊植許由廟碣”的石碑。站在這里向山下望去,農(nóng)田、林木、房屋、廠房盡收眼底。相傳,許由墓對面的山羊關(guān)有巢父之墓,中間有溪谷相隔,寄予著人們對他們倆“生為知己、死則守望”的美好期盼。
和許由一樣,巢父是傳說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稱“巢父”。晉代皇甫謐在《高士傳》中記載許由和巢父之間的故事: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而逃去,于是遁耕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也,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背哺冈唬骸白尤籼幐甙渡罟?,誰能見之?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聲,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許由的故事還是宋金元時期銅鏡裝飾的重要題材。許昌博物館藏品“金代許由巢夫故事鏡”對許由和巢父的故事也進(jìn)行了描繪:河邊參天大樹之下,一人用手掬水洗耳,另一人牽牛與他對話。而類似的銅鏡,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及湖南、陜西、吉林等省博物館都有收藏。他們兩人之間的故事,其影響力、傳播力由此可見一斑。
許由與巢父關(guān)于“隱”的討論,似乎可以概括為對真“隱”、假“隱”的爭執(zhí)。作為源遠(yuǎn)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隱逸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也催生出了隱士的三種境界: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
時至今日,關(guān)于“隱世”與“出世”的爭論依然存在。但無論如何,隱逸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尋找內(nèi)心寧靜的智慧,通過簡化生活、親近自然等方式,超越名利和欲望,恪守自己的本心,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寧靜之地。
編輯 李夢源 賈同嶺 校對 張良
責(zé)編 楊儀 值班編審 楊紅衛(wèi)
附件:
許昌日報(bào)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jī)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bào)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jī)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bào)社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允許 請勿轉(zhuǎn)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bào)業(yè)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yè)務(wù)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