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 15:17:14 來源: 許昌日報 作者: 鄧雷 楊紅衛(wèi) 劉俊民 呂超峰
我要分享:
尋禹·探源全媒體系列報道第17期 禹鑿龍門篇
禹鑿龍門 光耀千秋
□記者 鄧雷 楊紅衛(wèi) 劉俊民/文 呂超峰/圖
在大禹治水的偉大歷程中,開鑿龍門無疑是最富激情、情節(jié)最復雜、令后人最為關注的片段。
龍門(又稱禹門)是黃河的咽喉,位于陜西省韓城市與山西省河津市交界的黃河峽谷出口處。此處兩面大山,黃河夾其中,河寬不足40米,河水奔騰破“門”而出,波濤滾滾,一瀉千里。
開鑿龍門,自古以來就是治理黃河的樞紐工程。在這里,神話與現(xiàn)實互相交織,大禹治水的精神在人們的祭祀和懷念中得到發(fā)揚和傳承。
8月13日,尋禹·探源全媒體報道組來到龍門,探尋當年大禹開鑿龍門的蹤跡和大禹治水精神帶給人們的影響。
禹鑿龍門所在位置
開鑿龍門
傳說龍門山原來是一座大山,和呂梁山的山脈相連,擋住黃河的去路,使黃河水到此折回,把上游的孟門山都淹沒了。禹把龍門山開辟為二,像兩扇門,讓河水從懸崖峭壁間奔流而下。
“禹鑿龍門”的故事在黃河中游兩岸被世世代代傳頌。傳說大禹帶領萬民挑走了積石山的亂石,疏川浚河,歷經(jīng)千辛萬苦,排除千難萬險,將河水引到龍門山。但眼前高聳入云的龍門山橫亙綿延,擋住了黃河的去路。大禹登上山頂,看到了他的父親鯀因錯開河道治水失敗的遺跡,又看到無邊無際的洪水淹沒了山腳下大片的農(nóng)田,便決心開鑿龍門。
大禹在龍門山相公坪召集能工巧匠商議開鑿龍門之事,大家紛紛獻計獻策,齊心支持大禹的設想和主張。
人心齊,泰山移。大禹一聲令下,身先士卒,帶著族人揮舞石斧、骨鏟、耒耜,齊心協(xié)力,開山鑿石。誰知他們辛辛苦苦挖了一天,好不容易挖開缺口,可第二天缺口又長平了。大家并不氣餒,繼續(xù)挖。但是,你向下挖,它朝上長,一連多天都是這樣。大禹只好暫時停工,打算向附近居住的百姓了解情況。
這天,大禹在山上遇見了一位身穿黃袍的老人,便問道:“請問老者,這龍門山怎么挖了還能長呢?”老人神秘地向腳下一指,說:“此山乃龍門山也!”老人把“龍”字說得特別重。大禹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阻擋黃河入海的大山竟是一條巨龍!大禹剛要拜謝,那老人卻不見了蹤影。大禹心生一計:只有連續(xù)挖山,不給巨龍喘息的機會,才能達到開山的目的。于是,他又召集族人,說明實情,并發(fā)動大家不分晝夜、不避風雨,連續(xù)不停地開鑿,不讓巨龍有填平缺口的機會。就這樣,巨龍終于被攔腰斬斷了,黃河之水像久困的猛獸一樣,沖出龍門,浩浩蕩蕩,一路向前,匯入大海。
從此,黃河流域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yè)?!坝龛忼堥T”的偉大壯舉,既給韓城先民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生存條件,又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禹王洞
魚躍龍門
黃河沖出龍門咆哮向前的氣勢,成就了千古流傳的“鯉魚跳龍門”的神話傳說,并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拼搏的勇氣和神奇的仙氣。
相傳每年三月,黃河鯉魚都要成群結隊拼命地從下游逆流而上到上游產(chǎn)卵,目的就是讓魚卵布滿整個黃河,確保其后代繁衍不絕。當鯉魚從下游逆流而上,進入龍門峽谷后,水流湍急,可謂“無風三尺浪,平地一聲雷”。魚群為了抵消水流的沖擊,只得拼力蹦出水面,跳躍前進。由于黃河鯉魚特有的紅首、赤尾、金鱗顏色,遠遠望去,紅光一片,猶如祥云,蔚為壯觀。
這個神話傳說,實際上是一種“物競天擇”的自然現(xiàn)象。但是,人們把美好祈愿寄寓其中:認為鯉魚只要跳過龍門,并經(jīng)禹王在額頭點紅之后,即可幻化為龍,一步登天。后來,人們把莘莘學子金榜題名稱為“魚躍龍門”,而金榜上的名字“點紅”,也由此而來。據(jù)傳,大禹不光給跳到第一的鯉魚“點紅”化龍,還會用他那只開鑿龍門的巨手,在沒跳過龍門的鯉魚頭上輕輕撫摸,鼓勵它們繼續(xù)努力,再接再厲。
另一個古老神話故事就是龍門版的“禹王鎖蛟”。據(jù)說,當年大禹鑿龍門時,龍門山其實就是一條阻礙黃河水進入大海的紫龍,它有個最小的女兒叫“蛟”。大禹鑿開龍門,將紫龍攔腰斬斷,紫龍臨死時化為紫氣,喚來女兒蛟龍,讓她阻止大禹治水。于是到了6月,蛟龍興風作浪,淹沒了萬頃良田,人畜死傷一片。大禹站在黃河岸邊,看著眼前的災民無家可歸,連連嘆息,不知所措。這時,旁邊有一老石匠向大禹獻計:“鎖蛟急如火,我愿獻石鎖?!庇谑谴笥韺Ⅱ札堄么笫i鎖在龍門出口的河心巨石上,從此黃河岸邊一片安寧。
大禹一邊治水,一邊幫助沿岸人民發(fā)展生產(chǎn)。有一天,有只大雕來到大禹身邊,對他說:“栽桑樹,養(yǎng)金蠶,能致富?!贝笥砺牶蠹纯虅訂T先民們在錯開河兩岸山上栽植桑樹,以這樣的方式彌補父親當年治水的失誤。3年之后,錯開河兩岸綠意盎然,人人采桑,家家養(yǎng)蠶,兩岸人民生活漸漸富裕起來。為了紀念鯀和禹,人們將此地取名為“桑樹坪”,并稱這一美麗故事為“禹王植?!?。
鯉魚跳龍門雕塑
禹廟風采
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市郊的周原村,是一座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相傳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種植小麥的地方。
周原大禹廟,是該村最為著名的遺存。它是全國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處禹王廟,199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大禹廟始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明清時期,此廟多次重修、擴建和增建。現(xiàn)存主要建筑為中軸線上的山門、獻殿和正殿,還有西廂房和后偏殿?!敝茉笥韽R管理處工作人員高興向記者介紹。
走入大禹廟正殿,寂靜的環(huán)境和幽暗的光線使得整個大殿神秘而肅穆。正殿面闊3間,皆有在磚基上建造的3組裝飾華麗的木神龕。這些神龕制作得非常精致,每個神龕有二龍戲珠的透雕或浮雕。龕頂作藻井,出檐為一排,龕內(nèi)5排,每排28格,一共有168幅圖畫。藻井全部都是彩色繪畫,內(nèi)容為花鳥人物,繪畫技法為工筆粉彩,色彩絢麗,線條細膩,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神龕內(nèi)有3組彩塑神像,高達2.5米的禹王坐像居神龕中央。只見他頭戴垂簾皇冠,手執(zhí)笏板,面容端莊而威嚴。禹王坐像完全保持了元代初建的形態(tài),色彩飽滿、亮麗,經(jīng)過了700多個春秋,依然明艷如初。大禹坐像左右兩旁各有一尊侍者塑像,每尊高均為1.67米。
在大殿東側是黑虎靈官(民間稱為三頭六臂巨靈神,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它曾輔佐過大禹)塑像。黑虎靈官高2.45米,面目猙獰,怒目圓睜,手持各種法器,腳踏惡蛟,降妖除魔,護佑黎民。黑虎靈官兩旁的侍從頭戴花冠,眉清目秀,表情祥和。
正殿內(nèi)東西兩面山墻上的巨幅彩繪壁畫“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圖”和《西游記》“孫悟空收降紅孩兒”,是大禹廟中最出彩的亮點?!皳?jù)考證,這兩幅巨型壁畫為明代所繪,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其顏料、技藝堪稱一絕。據(jù)介紹,即使使用現(xiàn)代的顏料作畫,也保存不了這么長時間?!备吲d對記者介紹說。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陜西省韓城市周原大禹廟
治水群雕
黃河流經(jīng)龍門,河道漸狹,河水千回百轉(zhuǎn),奔騰澎湃,激山為浪,人稱“禹門三汲浪”。禹門出口處,寬百余步,水流湍急,波濤洶涌,稱為“平地一聲雷”。
這里自古就是晉、陜交通要隘,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城大戰(zhàn),秦從禹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唐高祖李淵曾于隋大業(yè)年間(616年)從禹門渡黃河取關中;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將婁宿曾越龍門冰橋取陜西;明末李自成亦曾由此東渡直搗幽燕,推翻了明代王朝。
兵家要地,也是大禹治水最為出彩的地方。后世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在龍門口建大禹廟。大禹廟始建年代暫無可考,據(jù)清光緒版《河津縣志》載,三國魏明帝時曾重修大禹廟并立碑,唐至清均有重修增建。大禹廟原有東、西禹廟之分,秦晉各一,隔河守望。東禹廟位于河東,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建筑雄偉,戲臺、香亭、獻殿、明德殿雕梁畫棟,極為壯麗。1941年,東、西禹廟遭到日寇炮轟,千年勝跡毀于一旦。
1949年后,國家在大禹廟遺址上先后建設了鐵索橋、公路橋、鐵路橋和禹門口提水工程。2012年,為了傳承大禹精神,弘揚龍門文化,龍門村于村內(nèi)重建了大禹廟。
如今禹王廟原址僅剩大禹廟遺址紀念亭。紀念亭上有一處禹王洞,洞口一副對聯(lián)分外醒目:“鑿山揮斧飛起禹門三汲浪,化鯉成龍傳來平地一聲雷?!?/p>
禹王洞為上下兩層,深120余米,面積約600平方米,包括大禹文化、地宮文化、天宮文化三大主題。其中,大禹文化主題由崇伯治水、大禹出生、鏟除水神、應龍相助、鎮(zhèn)壓水怪等12組群雕組成,呈現(xiàn)禹鑿龍門之艱難歷程,彰顯魚躍龍門的不朽精神。
這組群雕由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張淑香歷時4年創(chuàng)作完成,極具藝術觀賞性。張淑香和丈夫許鎖良舍棄生意,專注傳播大禹文化,用心經(jīng)營和守護禹門洞,成為一段佳話。“我們在30年前,把做生意的資金全部投入到禹王洞群雕事業(yè)上,通過雕塑的藝術形式,把大禹治水的過程體現(xiàn)出來,讓人們不忘這段與大自然搏斗的歷史,弘揚大禹精神?!痹S鎖良對記者說。
龍門遠眺
尋禹·探源報道顧問團成員
(排名不分先后)
劉海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趙春青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新砦工作隊隊長
趙海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
方燕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瓦店和王城崗工作隊原隊長
王吉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蚌埠禹會村遺址工作隊原隊長
何俊杰 浙江省紹興市文史館副館長
教之忠 禹州市著名文化學者
劉俊杰 具茨山上古文明發(fā)現(xiàn)者
(掃碼觀看視頻)
(掃碼觀看圖文)
編輯:梁倓坦 校對:楊偉峰
責編:龔政明 終審:劉俊民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 請勿轉(zhuǎn)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yè)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yè)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