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絕活看點】
對于制作鈞瓷的陶土和釉質,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孔相卿,一看一摸,就能知其品質、成色和燒制后的效果;通過設計燒制鈞瓷的液化氣梭式窯爐,對鈞瓷燒制全流程進行改進,他創(chuàng)造出了銅系青藍釉,這一鈞瓷新色系開拓了鈞瓷藝術的新境界。
氣窯的蓋子一開,一股熱氣就躥出老遠,加熱了整個車間……孔相卿(見圖)顧不上擦拭兩鬢淌下的汗珠,直走到出窯的鈞瓷跟前,相距一米,遙遙端詳。只見燒出的“松石藍”梅瓶不僅通體湛藍,色澤沉靜,而且多了幾處未曾見過的星耀斑點,乍一看如同天幕流星。為了這一刻,孔相卿帶著大家已經(jīng)忙碌了倆月有余。
“創(chuàng)制一種新的釉色和紋理,很不容易。乍一想,似乎只涉及釉料的配比和燒制的氣氛,但其實這一切從最初的選土、粉碎就開始了!”左手拿起一塊光滑如鏡的鵝卵石,右手一摸,孔相卿繼續(xù)說道,“就拿磨碎陶土來說,充當磨器的鵝卵石越硬越好。”
孔相卿通過創(chuàng)新鈞瓷技藝,創(chuàng)造出了銅系青藍釉這種新的色系,開拓了鈞瓷發(fā)展的新境界。銅系青藍釉的創(chuàng)燒由孔相卿完成,卻并非由他而始。
“我更多地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在其他匠人埋頭燒窯時候,同為匠人的孔相卿父親孔鐵山一頭扎進實驗室,惡補無機化學、礦物學、工程學等現(xiàn)代科學知識。這深深影響了當時尚處沖齡的孔相卿。從小泡在實驗室,把玩著壇壇罐罐、儀器儀表長大,孔相卿在恢復、傳承和創(chuàng)新鈞瓷技藝的過程中,更多了幾分科學的思考。
“上個世紀70年代,父親燒制的一個觀音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邊是寶石藍,一邊是孔雀藍,那種罕見而令人震撼的美,是燒制銅紅釉時的偶然所得?!笨紫嗲淠闷鹨粋€“孔雀藍”鈞瓷瓶旋轉把玩一番,繼續(xù)說道,“這瞬間閃現(xiàn)的色澤彌補了鐵系藍釉過于單調的缺憾。怎么才能將這種瞬間閃現(xiàn)的釉色固定?。窟@成了父親一輩子的心結,后來也一直困擾著我……”
創(chuàng)新設計燒制鈞瓷的液化氣梭式窯爐,孔相卿實現(xiàn)了對窯溫的精準控制,解決了鈞瓷燒制“十窯九不成”的難題。自學礦物學和地質學,動手采集優(yōu)質陶土和釉質原料,孔相卿“觀千劍而后識器”。如今的他,手一摸,眼一瞅,就能知道原料的品質;雙眼一看,胳膊伸進釉質缸里,再一攪,就知道這釉質能用于呈現(xiàn)什么樣的色彩。
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自創(chuàng)窯口仿燒北方古陶瓷開始,歷經(jīng)30年的藝術構思、工藝改進和技術沉淀,2010年,孔相卿的鈞瓷大師工作室正式開始研發(fā)、燒制銅系青藍釉。
采料、制坯、素燒、上釉、開窯……古人將制作鈞瓷的工藝細細分成了72道。他自道“燒制雖繁也不省人工”,堅持每道工序,細致入微,親力親為:腳踩踏板轉輪,雙手共用拉坯;雙腳反復踩踏,去除泥土里面的空氣;對釉質的配比,更是進行了上百次的反復試驗。成坯之后的素燒、修整、上釉,孔相卿也無不反反復復,力求最佳。
但他絕非一味仿古,“燒制銅系青藍釉歸根到底是一種創(chuàng)新!”上釉后,待素坯充分吸收釉質,就到了最關鍵的燒制階段。銅系青藍釉,是以銅礦石為主要成分的釉質在高溫下還原反應的結果,因此控制好窯溫和氣氛非常重要。到這時,孔相卿就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計算機,通過編程來控制氣體燃料和氧氣的注入以及窯內溫度的變化。運用了計算機、自動閥門和溫度傳感器之后,孔相卿對窯溫的控制可以限制在3攝氏度的誤差內。
終于,2011年,孔相卿研燒成功了銅系青藍釉,并且不再是“天然偶得”,而是實現(xiàn)了可以重復的標準化生產(chǎn)工藝。
美麗的松石藍、孔雀藍和孔雀綠,這些釉色色彩飽和度高,視覺沖擊力強,能帶給人們一種安靜、祥和的精神愉悅感。
本版制圖:汪哲平張丹峰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wǎng)友評論